「膏梁之變,足生大疔」~~ 痛風的中醫觀 玟槿師兄99.12.06
痛風,西方國家早期稱為「帝王病」,因為以前的帝王們大部份是多吃少動;而現在生活水準的提高,再加上國人有冬令進補的習慣,運動量也普遍不足。因此在天氣轉冷時,使得發病率顯著的提高。一首劉禹錫的名句「昔日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」,正是目前最佳的寫照。
近代醫學認為,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疾病,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症、急慢性關節炎、痛風石沉積及關節變形等症狀,病程一久往往會波及腎臟引起腎炎及尿酸腎結石。當痛風發作時,西醫以秋水仙素治療;緩解期的治療以增加尿酸排泄、減少尿酸合成最其主要目標。
中醫認為痛風為「痺」的範圍,主要是風寒濕三氣雜合所致。這是因為此病發作突然,且游走不定屬於「風邪」;再加上此類病患大都會食用過多酒類及大魚大肉,而造成體內「寒濕」環境。在急性發作期時,患處針灸放血,服驅風止痛之藥;痛風緩解期,視患者體質施以袪風濕、除寒熱、消瘀活血等方式,達到調治的目的。
有此問題的朋友,生活中應該注意事項:
1、啤酒及高普林食物盡量避免:啤酒會影響尿酸代謝;而內臟類、火鍋湯底、生長太快的芽菜類食物(如黃豆、草菇、竹筍等)普林含量太高要慎用、豆製品則可適量食用。
2、適量運動:所謂「戶樞不蠹,流水不腐」。適度的運動,不讓尿酸有沈積於關節的機會;但是若突然大量運動,大量排汗,反而會造成血中尿酸濃度增高,而在運動後誘發痛風發作。
3、適當的飲食調理:民間流行的兩種「四神湯」(蓮子、淮山、茯苓、芡實;或是蓮子、淮山、茯苓、薏仁)的處方,都具有健脾利濕的效用。但必須注意的是,孕婦則必須慎用薏仁,以免造成子宮收縮。
上圖:薏仁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