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悟是一切修行的起始

參禪就是參智慧,參事實的真理、實相。因此,「禪」真正的定義,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,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,證明一切事物真如實相的智慧。

開示/悟覺妙天禪師 整理/林希蔚

991015.bmp  


一般來講,就是靜下來去參某一件事,這一件事要能夠通達真理,這叫做禪。

 

參禪就是參智慧,參事實的真理、實相。所以坐禪一定要參禪,開悟修行,然後真修實證這些真理、實相,而並不是枯坐、靜坐,甚至冥想。

 

禪本身已經超越了宗教、超越了科學、超越了哲學,而禪就是大宇宙本有的,因為沒有一個文字能夠代表它,所以在印度發現禪的時候就叫「禪那」。然而,禪最究竟的目的,就是要讓我們的根塵解脫,找到本來的自己。

 

 參禪入心  一切無礙 

「禪」的意義,從狹義方面來說是「靜慮」,這包含兩種意義:「靜」就是靜止,靜止一切妄念,所謂妄念就是「不必要的思念」。

我們每個人每天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,想的東西也非常多,然而要讓我們的思想能夠靜止。因此,「靜」的意義就是「把不必要的這些妄念清除掉」。再說「慮」,考慮、思慮,就是禪宗的「參」。

 

廣義來說,「禪」包括所有的一切,如宇宙間森羅萬象,甚至一草一木,或風吹草動、風雲氣流、雷電風雨…等等,整個虛空界。因此,「禪」真正的定義,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,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,證明一切事物真如實相的智慧。

 

參禪的內容十分廣泛,行住坐臥皆是可以參禪的契機。修行會遇到很多世法及生理上的問題,如果可以用自己所修、所學,所證的方法來圓滿解決,就要自己設法來解脫這些困擾,而不要依賴上師幫忙處理。

 

一有依賴性,就是有為法,修行一定要從自我解脫、自度開始,才可以從有為當中,慢慢體會出無為的方法。一次做不好,兩次、三次,慢慢的就可以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法,來圓滿解決自己的問題。

 

或者在禪定中也可以去參,這是方便參,參這些干擾自己的事情,如何可以解脫。但是參的時候,要直接去參障礙的地方,參最根本的問題在哪裡,而且還要很專心,一直參到這個結能夠解開為止,千萬不要想到這件事情,馬上又有另一個妄念產生,如此的分心就不是參,而是想。

 

參跟想,主要在於無念和妄念的差別。無念參於智慧,而妄念參於知識,你能夠無念所參出來的,就是最根本的智慧,特別是在修行當中,這個智慧慢慢會增長,大家對於所遭遇的事情,心裡都非常清楚,一看就一目了然,自然曉得如何圓滿處理。

 

生老病死  參悟解脫 

參禪可先由參悟自己開始,真正的坐禪就是菩提禪,或者是出世禪,身為人,要參悟自己的生前、身後的事,生前怎麼來,身後是往那裡去,這樣對於人生才有一個正確的見解。

如世尊雖貴為一名王子,生活富裕,在出宮遊玩時,看到那些老年人的苦、生病人的苦,心裡生了慈悲心,才開始起了參悟人生的契機,參悟如何解脫生死。 

為求解脫,世尊離開了富裕的貴族生活,到深山裡苦修六年,他先觀十二因緣(無明名色六入老死),從一個人,怎麼來、怎麼去、怎麼生、怎麼死,就是生老病死種種的變化,他先參悟這些。 

一個人投胎到人世間,是因父母親的因,因自己跟父母親的緣,而有了自己,在母親的肚子裡慢慢地成胎以後,生長出五官,肢體有反應,形成生命。

 

懷孕十個月生下來,就跟這個世間接觸,然後母親幫他餵奶、幫他洗澡、幫他穿衣服、父母親關心他,很多親戚朋友關心他、接受他。

 

一個人的人身、肉體,從能夠感受開始,一直在接受,接受以後會有所選擇。從能夠接受、曉得愛,加上年齡不斷成長,曉得喜歡的東西,就會去取得。因「愛」而「取」,也就是五官意識跟外界的反應,這愛取之間,往往有些東西是可以如願,有些事情是不能夠如願的,於是有了七情六慾的變化。

 

當要不到東西,或不能完成事物的時候,煩惱痛苦就隨著愛取而來。而愛取之後就是有,例如男女到了相當年齡時,會想交異性朋友,有喜歡自己的對象就結婚,結婚以後就生孩子,生孩子後,業又來了,生了這個「業」,又有很多的麻煩。

 

當年齡成長,為了生存、生活,要努力工作,那麼身體也隨著年齡衰老而退化,開始變異或生病,生病帶來病痛或者因為經濟關係、人際關係,也會產生很多煩惱,這些就是十二因緣中,人不斷輪迴的原因。修禪就是要讓人能參悟這些道理,並精進修行,進而解脫生死輪迴。

 

天地萬物  皆在禪中 

 

修禪的人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印證禪的意義,透過物我之間參悟,去瞭解與大自然界互動的智慧。

 

在大自然界裡面,在禪定當中,任何一事一物,都是佛法,任何一樣都可以改變我們,達到身心解脫,這就是佛法,就是正法。

 

過去,在我修行悟道的過程中,曾有一段期間長期不吃飯,每天只吃水果。這段期間裡,有一天在禪定時,發現眼前出現吃的木瓜影像;吃桂圓時,就出現桂圓的影像,吃西瓜時也一樣。

 

後來察覺水果愈小,葉子也愈小;果子越大,葉子也愈大,如木瓜的葉子比芒果、桂圓來得大,所以木瓜長得大;桂圓、芒果葉子比花生的葉子大,所以就長得比花生要大,以此類推,可以印證出很多水果的生長情形如出一輒。這是因為葉子大,吸收陽光的面積也大,養料供應就多,所以如果要改良水果的話,就必須先從改良葉子著手。這是比較實際的印證,透過禪定中所發現禪的實相、真理。

 

參禪的廣度再擴大到天地之間,就是在參人與宇宙之間,與天地之間的關係。舉凡眾生皆有自性,在這個自性裡是包涵著生命體和生命力的。生命體代表物質,例如血液、器官…等,生命力所代表的是精神,是一種能量,兩者同時存在。

 

因為這天地萬物中,各有各的自性,人就是要把所有的自性合在一起。而這中間最重要的就是天、地和所有的眾生。天有天的自性、地有地的自性,而眾生也各有各的自性。

 

天地各有各的生命體,這都是不同的,而在這些不同的之中,只有人才能將這「天地人」合為一體,在這個時候也就是見到了「法性」,證到了法性的境界。

 

「天」,包括了許多星球;「地」包括了山、海,這些都涵蓋許許多多的生命體,在這天、地、人,各不同的自性中,如何把這些自性合在一起呢?這些是要大家深思參悟的。

 

然而,最重要的是「心」裡的感覺,心要能感應,要和「天、地」同時存在,不能天是天,地是地,而自己是自己。

 

在這無量的心智中,這樣的觀念是必要突破及確定的,並時時牢記在心。由此可知,自性心是需要天天禪定參禪的,才會有所進步,由自性證至法性,達到天地人合一。

 

 

萬法歸一 萬教歸宗 

以宗教來看,宗教的教義相通,在於教化世人,許多道理皆有異曲同工之妙,透過參禪,可廣泛去參悟不同宗教派別所說的教義。

 

以天主教、基督教與佛教為例,上帝創造人類,人類是神的兒女,若以佛教的說法,這神的兒女就是赤子、佛子,但不論是神的兒女也好,佛子也罷,他們都具有良心,神的兒女與佛子犯錯,同樣都會遭受到良心的譴責,這良心就是良知之天性,也就是自性。

 

上帝創造人類,佛陀應化佛子,這上帝與佛陀又是誰創造的呢?這有趣的問題,值得大家去參悟其奧妙之處。

 

其實,大自然的生命力,大自然的智慧力,與大自由、大自在的天性,那就是無生無滅,永恆的超生命之光,聖靈之光。由此可知,禪就是創造這一切的源頭。

 

另外,天主教跟基督教,把宇宙的世界,分成天堂與地獄,但佛教的世界裡,卻是以十個法界來區別。

 

天主教和基督教裡的天堂指的就是佛教的四聖位(佛、菩薩、聲聞、緣覺),地獄就是六凡(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)。

 

以人間來講,天災、地變、人禍、病苦病痛,各種的苦難,就如同天主教和基督教所說的地獄。因此,雖然對於說法不同,但若能以正法修行,體悟其深意的感受,並無差別。

 

再者,基督說:「我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除非經過我,誰也不能到天父那裡去。」這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、和天父那裡,就是禪。

 

佛教世尊六年訪道,六年苦修參禪,一夜之間恍然大悟而創立佛教。同樣的,基督也在約旦河畔之曠野坐禪四十日,洗禮斷食,一大覺悟而興起基督教。回教教主穆罕默德,也是因入麥加附近希拉的一個洞中,坐禪參禪而產生回教。

 

可見任何宗教的創立興起,都是因「禪」而來,所以「禪」是各宗教之宗。沒有禪,就沒有釋迦牟尼佛,也沒有耶穌基督和穆罕默德這三位大覺大悟的聖人,沒有這三位聖人,也就沒有今日的佛教、基督教和回教。

 

在禪的宇宙觀中,一切生靈,可說是「一本化萬殊」,「一本」就是禪,由於禪,才化有殊多萬相的生物,如果要返璞歸真,就是要「萬殊歸一本」,也就是萬教歸宗,萬法歸一,就是歸於一切生命之母,一切生命之光-禪。

 

人類與宗教都能取得共識,以各宗教方便接引,共入禪門,共證禪光,則人類及一切生態都在禪中,接受禪的洗禮,共生於真善美的人間天國。

 

參禪,由自己擴展到人與人之間、人與大自然之間,進而延伸到各個宗教,不外乎在讓人學習更深的智慧,去看待每一件人事物,用不一樣的視野和心境來看待生命。

 

【文章來源:禪天下 17  2010 10 15 日出刊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母Tien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